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要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土木要闻 > 正文

我院城乡规划系以赛促新: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展育人成果,多组作品彰显前瞻思维

发表时间:2025-10-20 13:50作者:郝翠丽阅读:


近日,在“2025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湖北省赛”中,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系三支参赛队伍表现突出,共斩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这些成绩不仅展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凸显了城乡规划系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新”育人路径上的系统探索与显著成效。

在“数字人居设计”赛项中,城乡规划系学生围绕“海洋开发”“未来交通”“生态人居”等前沿议题,提交了多组融合三维建模、空间规划与智慧系统设计的创新作品,其技术整合与设计思维均体现出前瞻性与跨学科特色。

特等奖作品《沧溪——海上浮动型产业园》,提出“模块化海洋单元”设计理念。该方案以可伸缩对接机构实现岛屿间的刚性连接与灵活重组,形成“积木式”功能拼合系统;底层设置智能压载水舱,通过调节排水体积动态控制浮力,适应复杂海况;同时构建统一的“智慧调度平台”,整合生产、运输、居住、停车等全维度数据,实现资源动态匹配与空域协同管理,探索了海上产业-人居系统在数智融合背景下的构建路径。

一等奖作品《江畔绿韵·汉水长歌——基于楚文化的汉江湾滨水公园规划设计》则聚焦文化传承与生态修复的协同创新。设计团队通过数字互动景墙、编钟音效系统筹技术创新,让楚文化“活”起来;同时以“时钟刻度”理念设计特色跑道,将空间长度与时间维度巧妙结合,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理解与空间转译能力。

二等奖作品《里约中心车站》,则尝试在交通建筑中整合“高铁+低空交通”立体系统。设计以“里约之翼”为造型灵感,设置起降平台,构建“地上+低空”复合交通枢纽;建筑形态融合弧形外观、玻璃天窗与地域文化符号,既优化自然采光与空间体验,又传承地方文脉,体现了数字时代交通建筑作为“城市客厅”与“文化地标”的双重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在技术上融合了三维建模、参数化设计与智能系统仿真,更在理念层面展现出城乡规划系对学生“系统思维、空间创新、数字融合、文化传承”四大核心能力的着重培养。通过将低空经济、海洋开发、智慧运维等前沿议题引入教学与实践环节,该系鼓励学生从真实城乡问题出发,开展具备社会意识与技术整合能力的设计探索。

指导老师指出:“我们强调设计不应停留于形态表达,更要具备回应发展命题的逻辑深度与技术实现路径。学生能在作品中展现出从问题识别、系统构建到空间表达的全流程能力,正是我们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数字技术+城乡规划’交叉融合的成果体现。”

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城乡规划系将持续推进“创新思维引领、数字技术赋能、产学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城乡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输送更多具备前瞻视野、系统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规划人才。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