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下午3点,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心举行“专业调研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培养的融合”主题研讨会(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心论坛第三期)。学院院长潘梽橼教授、副院长杨易、院长助理朱韶茹和城乡规划系、工程管理系、土木工程系、力学课部正副主任及各系骨干教师参加,会议由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心主任吴秀丽副教授主持。

会上,吴秀丽主任抛出三个问题:上半年及暑期的调研工作有哪些反馈建议?根据企业需求,各专业梳理出哪些就业岗位,各岗位必备的职业能力有哪些?如何实现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相融合,如何落地实施?

各专业负责人畅所欲言。城乡规划系主任徐亚琪提出:计划进一步走出去,引进企业参与教学与实践环节;能否打通专业选修课,实现大类选修,扩大选修课目录;学生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准备将工作室宣传部的培养模式向全系推广。力学课部主任李静提出:各专业可依据发展定位及行业需求,对力学课程加以改革。工程管理系主任李珊根据暑期调研情况,重点梳理了学生的就业岗位有招投标、造价、咨询等模块,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造价模块中水利水电和园林等内容存在不足,准备通过专业选修课加以补充,其他就业岗位的职业需求人培方案已基本涵盖。土木工程系副主任何桥敏首先讲述了企业调研中各类型单位对学生的共性评价,比较突出的是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PPT汇报等通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抗压能力;她建议土木工程专业计划加快课程改革,例如尝试将软件课与课程设计相结合,部分专业课的深度能否与考证一致等。土木工程系主任杨丽平将职业能力分成短期和长期两类,毕业后短期必备的包括工程测量和专业识图能力,长期的包括力学和原理类等,纯结构设计类的课程可结合相关专业软件向实践类课程转变,在软件强大功能的支持下,重点强调参数的调整和修正。

与会领导和各专业负责人就职业能力与专业融合进行了深刻、热烈地研讨,为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和专业融合等方面献计献策。研讨过程中,副院长杨易和院长助理朱韶茹就改革实施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潘梽橼院长对每个专业的汇报进行了点评,指出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

研讨会尾声,潘院长做了总结性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各专业在企业调研与人才培养优化和课程体系改革相融合方面所作的努力,同时给出了下一步改革的建议:调研工作要充分全面,除了调研企业领导,还要努力沉到基层一线,尽可能亲身体验,主要途径包括横向项目、教师下企业以及带学生专业实习等;各专业需要进一步分析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岗位要全面,与课程融合工作要做细做透;要落实到课程授课环节,岗位的职业能力要穿透到课程内容之中,基础课程也要充分了解专业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除了内容方面,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也要全面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融合,充分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