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晚上7点,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万学慕课协办的“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课程:积极·主动·自信——疫情期间求职心理调试”在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上准时直播。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辅导员和大三、大四的同学参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乔志宏教授为同学们分析疫情下大学生就业挑战与机遇,疫情与就业双重挑战引发的心理压力的特点,介绍了压力管理的常见方法,从建立职业认同感、改变认知方式、增强社会支持系统与情绪管理等方面做好自我调适,积极应对就业挑战。

乔志宏教授分析了目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挑战。
第一,就业市场的挑战:2020年国内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劳动力市场需求也会相应减少;毕业生比去年多了40万人,达到了874万人,另外海外留学人数也在增长,可能比去年增加5万人左右,受疫情影响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大;最大的困难是,疫情下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
第二,是招聘方式的挑战。招聘方式由传统的线下招聘转变为线上招聘,简历投递、企业宣讲、笔试面试、签约入职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毕业生对在线投递简历、在线面试的不适应,给同学们的求职带来一定的挑战。
第三,其他方面的挑战。考研的同学由于准备复试占用时间,还有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的准备,一部分同学因为隔离而无法进行求职甚至就业,这些都是影响同学们求职就业的因素。

本来,毕业生对去哪里工作、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做好了准备,但疫情的来临使企业减少人员需求,毕业生就增加了对就业的迷茫。面对疫情加求职的双重压力,学生生理上会出现没有食欲或食欲不振的情况,担心求职失败。应对挑战的正确方式是理解自己行为与情绪的反应是压力的作用,然后积极主动、自信应对。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选一个方向出来去行动。行动就是搜索招聘信息,永远都想不通自己适合什么,只靠心理测评无法告诉自己,也千万不要停留,哪怕是抛硬币也要选择一个方向去行动。在疫情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是难以发展的,也有一些行业是逆行发展的,如在线教育、在线求诊等,相应拉动腾讯课堂、钉钉的发展。另外,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服务、视频直播、快递等,这些企业都是大规模地招人。所以我们要构建积极乐观的认知方式。
同时,乔志宏教授建议毕业生可以做一些有助于求职的身心调适。有意识地做好心理建设,积极自我暗示,不做自我否定,不管别人是否做得好,把问题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在与别人的对比上。
看完讲座后,土木1161班潘超同学认为,从今晚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乔志宏教授主讲的《疫情期间求职心理调适》课中受益颇多。老师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并结合心理模型,向同学们展示了内心力量强大的积极力量,让大家利用模型的影响因素去分析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加准确的解决自身问题。
本次讲座,从自身定位的重要性出发,鼓励毕业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寻找职业认同,从我是谁,我要干什么等角度先认清自己,多参与活动发掘自身,有助于更好的定位并且提前了解公司和行业的情况,做好职业规划。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充分利用自身资本和社会资本,去完善自身,应对外在的焦虑,解决内心的烦躁,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