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土木的“华夏杯”之路,走得并不算顺利。虽然我是一名系新闻部记者,我的工作是协助篮球队做报道,但在此,我更想做一位一直关注着土木的旁观者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关于篮球的那些成功带给我们喜悦、感动和失败带个我们的成熟。
“5月19日下午6点整,在继17日土木系对阵继续教育部的篮球比赛因天气原因而推迟之后,当天土木对阵人文的比赛也因骤雨被迫中止。”
也许,土木的比赛就注定伴着雨水。当时队员们就开玩笑说:“我们得去云南打比赛,那里好长时间没下雨了。”
那天比赛前,体育部的学长向记者介绍的情况是这样的:“制药败给英语,人文、土木、信息三队争两个积分出线名额…人文不弱,形势并不乐观…”但其实学长有句潜台词是:“院内三大系经管、机械、信息进淘汰赛没有悬念,我们要和其他系争最后一张票。”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5月28日晚,土木与经管的篮球赛在一食堂门口顺利进行。对年轻的土木队员们来说,他们自己也都曾怀疑这是场没有悬念的比赛。然而,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这支年轻队伍的潜力与可能!”
28日对阵经管的惨败给队员们很大的打击,当天的新闻稿基本上是鼓励性质的。实际上新闻没有反映全部问题,当时队内出现了很大的危机,赛后讨论上出现了球员之间的争吵。“如果真要说,基本功不扎实、传球不到位、进攻方式单调都不是最大的问题。”队长字字切齿地说到:“我觉得是我们不够团结!”
“5月30日下午,土木的球员们用42:35战胜机械的成绩向所有人回答——拼,我们能行!”
也就是在两天后,韩主任的回归结束了队内缺少权威指导的状况。战胜机械是运气还是实力,没有观众可以回答。“今天是一个转折点,是球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折点;这场比赛更是一个新起点”那篇新闻稿和当天的比赛一样一气呵成。
笔墨永远都是有限的,感动无处不在。我会永远记得当长哨响起的一刹,看得到的只有身着黄色球衣的队员们相互紧紧拥抱和无数向他们鼓掌致意的观众们。是什么能让这群性格迥异的年轻人联系起来?是什么让昨天还有争吵的他们打成一片?什么让这群更像孩子的“成年人”咆哮着毫不忌讳外人的眼光?不要怀疑,那是篮球!
6月1日,可能注定了土木的比赛就要历经波折,连续对阵实力相当的经管机械却得到了不同得结果,让对阵信息的比赛充满了悬念,然而结果总是缺少幻想。面对失败,我相信苦恼的并不只有土木的队员们。
6月2日,在经过两天的整理之后,土木队42:26轻取制药。
不得不说,而后的比赛更像训练赛。土木在打赢了机械之后已经基本锁定了进入淘汰赛的资格,大赛在即,土木系把握这最后的两场机会积极为而后的比赛积累经验。不论是前一场的全场紧逼,还是后一场防守反攻,队里把更多的上场机会给了大一。虽然他们身体条件比不上机械、经管,他们的技术水平也比不上大二、大三的学长们,但他们敢打敢拼的球风给球队添色不少。
再战机械的比赛告诉我们他们努力着,不懈地开发着自己的潜力。6月12日晚,这是土木系进入淘汰赛的第一场比赛,对手是机械与汽车工程系。赛上,两队都打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是一场高水品的比赛。同时也是土木系打得最出彩,和最值得思考的一场比赛。
开场的3次配合,底线穿插,禁区分球,让人目不暇接。我想,当时没有人会还认为我们的队伍还是以前那个缺少进攻,没有配合的球队。
12日我们看了一场值得回忆的优秀比赛。当所有的土木人欢呼着庆祝着我队的进球得分,当所有的土木人雀跃着为我们的英雄们归来。我有种感觉,我们的队伍终于成长了!
当早前的新闻稿还在把队伍的失利归结为年轻,当我们都还以为我们的队伍过于稚嫩。是他们自己告诉了我们:“我们有的是年轻的活力和成熟的可能!”
在这个赛场上,坚持下来就已经是种成功,坚持下来就是种胜利。胜了,我们战胜了自己;败了,我们不再去计较。
赛后,一位队员坐在地上还有点懊悔自己的失误,另几位队员递过去一瓶水,友谊就这么简单。另一位队友拍拍他“没事,还有场比赛,好好表现!”
昨天,他们还在为一言不合而争吵,今天他们在为沮丧的队友鼓掌。“短短两个月,我能教你们什么?”韩主任一字一顿“无非是些做人的道理。”
你们也成长了么?“团结”、“成长”、“努力”、“向前”我不知道篮球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作为一名篮球爱好者,我高兴自己身边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或许不够成熟,或许他们不够强壮,有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篮球带给我们的喜悦、感动、成长和进步。
6月17日,让我们再聚赛场,不管胜者是谁,我们的英雄在那里;不管掌声在哪里,为每位球员鼓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