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学研究 > 正文

【专业科研】城市规划专业科研团队简介

发表时间:2013-04-18 16:33作者:网站管理员阅读: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设计研究

学术带头人:董晓峰副教授

本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设计方面的研究。

为了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城一体化建设,加快解决制约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发展,科技部、建设部等部门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该项目由21个课题组成,其中第8课题为“小城镇住区规划设计导则与住宅建设标标准化研究”。

(1)           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_--徽州地区

1.概述

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千百年来朝代不断变更,名称不断变化,但徽州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地区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地区传统民居聚落肌理、空间环境、建筑艺术特点。

2.1聚落、建筑与山水融合.

徽州地区传统民居聚落选址、建设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聚落的形态多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聚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2.2适宜的建筑与聚落空间的体量、尺度.

聚落内街道的布置,大型宗祠以位于村镇边缘地点的居多,较小的宗祠、社交及其他公共性质的建筑则位于村内。住宅多面临街巷,相互毗连。

2.3清新淡雅的建筑色彩

徽州地区建筑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黑、白/灰的色调是徽州地区传统民居中最为常见的主要色调。墙面刷石灰墙顶蝴蝶瓦,门窗多为木料本色,所以在色调方面多以白色为主,深灰色为辅,给人清新淡雅的印像。传统民居的色彩布局重视点、线、面的有机构成,以白色墙面为基调,黑色屋面、檐口和马头墙为构图要素进行组合,疏密有致,有机随机。

2.4建筑形式与风格的继承和创新.

马头墙是徽州民居最具象征形的建筑造型了。目前徽州地区小城镇建设中,比较重视马头墙的装饰作用,甚至有的城镇明确规定新建建筑必须带有马头墙的装饰;三雕是徽州民居的重要特色,在新住宅设计和建设中应适当应用,少而精的装饰,起到点睛之笔。

 

(2)           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_--泉州地区

1.概述

泉州历史悠久,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建筑风格上收外来建筑的影响,突显海洋文化特色,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2.泉州传统民居特色

2.1、形式独特

泉州传统民居的屋顶颇具特色,屋面举架用双曲屋面做法,脊部高耸,两端高高翘起、多为硬山式。

2.2、色彩鲜艳

中国传统民居普遍使用灰砖建造,唯独泉州与其附近的厦门、漳州等部分地区用红砖红瓦。墙面用红砖组砌,贴面镶嵌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形成最具特色的“红砖文化区”。

2.3、装饰丰富

泉州民居装饰丰富,尤其在墙身装饰上有独到之处,动物、虫鱼、花鸟等优美图案,轮廓多变。雕刻样式也丰富多样,极具地域特色。

 

(3)           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_--丽江

1.概况

 “丽江”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处于滇、川、藏“大三角”结合部地带和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保护区内。

2. 丽江地区传统民居的主要特色

2.1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的主要特色

第一、村村寨寨有流水,家家户户有水流。

第二、围绕“中心”生长的聚落

第三、同类型的建造模式与有序的群体空间

第四、自然的街巷肌理和亲切的户外空间

2.2传统民居建筑院落空间的特色

丽江纳西族合院式民居的平面布局及院落类型多样,主要概括为:一坊房院及四合井、前后院两坊房、三坊一照壁、四合一进两院、多院组合。这些类型也可以认为是居住建筑的户型。

 

(4)           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_--山西晋中地区

1.研究目标的阐述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别名山右。历史上曾为西周地,春秋时为晋国领土,故简称“晋”或“三晋”。因居黄河之东,秦、汉、唐、宋时曾称“河东”,元明称“山西”,清置山西省,沿用至今。

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山西,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从发生到发展几乎都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轨迹。反映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精华,几乎都在这里取得了印证。

2.山西传统民居背景综述: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左岸,黄土高原的东部:四面环山,上通内蒙古高原,东逾太行山下到华北平原,南渡黄河去豫西山地,西跨黄河善谷与陕北高原相连。

3.具有山西传统特色的小城镇住宅设计探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交流的日益密切,小城镇居民的经济状况,思想观念,生活形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有建筑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既要保留山西的特色,又要解决使用功能的不方便,创建底层高密度和经济型居住区,丰富空间层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等。

 

5)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 (新疆伊犁、吐鲁番、喀什、和田地区)

1. 概况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境内自北至南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条山脉横贯东西、山脉之间为准葛尔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加两盆的地貌轮廓。山间冰峰耸、森林绵延,草原辽阔;盆地中沙漠浩瀚,戈壁连。盆地边缘有高山上冰川的雪水为源、河流汇集或积立片水成湖、或消失与沙漠中,故绿洲星罗棋布。

2. 民居形式特点

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汉民族建筑文化为主的其庭院布局和建筑形象,大体与内地的汉族民居相仿,如汉族、满族、锡伯族、回族和蒙古族的民居均属此类;另一类是以伊斯兰建筑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为主的,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1.和田地区在新疆的最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南边缘,那里干旱少雨、风沙频繁。居民们为避免风沙对居住环境的干扰,采用了严密的四合院形式,外围大墙几乎无窗,只有一门作为入口,庭院较小、大都为方形,面向庭院有围廊贯通,门窗均面向内庭(某些房间有平天窗开设),人们平时的起居生活都在院内。

2.2.喀什地区在新疆西部,气候比和田的稍有改善,故其建筑布局大都呈三合院式布局,覆盖其上严密的阿以旺形式因此少见,从而庭院的形状,亦呈多样。

2.3.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在其大门的型制及户门、拱券的处理,窗擦的格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文化交流相互融合的印记。

2.4.伊犁地区在新疆天山西部,各城镇分布于天山余脉的山谷平地间,因山势逐渐趋缓,余脉坦荡舒展向西敞,房间布局一般以三间一组为中心,中间一间较小,作一般熟人相叙短暂交流之用,犹如多功能的门厅。

 

(6)           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东北地区

1. 概况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组成。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多雨,温度日较差大。干燥寒冷的气候直接影响民居的体型、结构形式及构造做法等。

2. 东北地区传统特色的小城镇住宅设计方案

2.1.            平面布局采用了东北传统民居形式,平面方整略有变化、进深较大,利于节能。

2.2.            立面造型借鉴中国传统民居青砖小瓦房的形式,采用硬山双坡顶,青灰色面砖,突出了东北地区的建筑风格。

2.3.            建筑细部装饰采用一些抽象的传统民居符号,山墙的处理上采用与硬山相呼应的装饰浅脚;窗户的分隔是对传统窗格的简化和抽象。

 

(7)           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北京地区

1. 概况

“合院”即是在庭院中及其四周布置功能性房屋,这是中国汉文,化传统建筑空间的典型构成模式,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类型之一的民居建筑亦大多采用此种空间构成模式。居住是建筑是最基本的功能,所以民居的合院形式更深体现了中国传统合院建筑的精神内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

2. 北京四合院建筑空间构成特点

现存北京四合院回廊院的建筑空间构成方式为:由具有独立基础和屋顶的游廊连接正房和两侧厢房前檐外廊及内院垂花门形成回廊院。南方四合院建筑的廊院主要由四面正房、厢房和门房的前后外廊连檐构成回廊院,不存在基础和屋顶独立的游廊。

北京四合院建筑在空间构成的主要典型特点如下:独立游廊、偏置宅门、曲折动线。

 

(8)           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 (浙江嘉兴、台州地区)

1.概况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濒东海,南界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为浙。

2.浙江传统民居特点

2.1传统村镇聚落的选址和布局一向注意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山多水多、地形复杂的浙江,传统聚落的布局更是依山傍水、因地制宜,村镇多选在接近水源、交通便利、朝向良好、利于生活、地势高爽、避风防洪的地方。平面与地形结合,自然形成不规则的平面形式,总体布局多与水道发生联系。

2.2浙江民居造型上的轻巧活泼、色调上的清新淡雅、用材上的自然质朴,使其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具体到因功能要求、结构状况、材料特性而产生的建筑体型变化更是丰富多样,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民间的审美表达。

 

      学术队伍现状

    董晓峰, 55岁,副教授。全面负责该研究方向的工作,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指导研究项目的实施、学术论文的撰写。主编教材两本,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十几项,发表论文多篇。

田燕, 40岁,副教授,工学博士。从事该方向研究近10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篇,现为承担该方向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开展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

卫涛,36岁,讲师。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十几项,发表论文多篇。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