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生风采 > 学子风采 > 正文

【就业先锋】|2025届毕业生徐广柏:跨界逐梦,工科生的金融赛道启航之路

发表时间:2025-04-23 17:32作者: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阅读:


大家好,我是徐广柏,来自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5届应届毕业生。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决定——我与中国银行正式签订了就业协议。这次签约不仅是我职业道路的起点,更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与实践的认可。以下我将从个人成长、求职经历、职业规划以及对中行的理解等方面展开分享。

BBD8

一、个人成长与专业积累

大学期间,我始终以“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工程造价专业教会我如何从经济、技术、管理多维度分析项目成本,而我对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的兴趣也促使我主动拓展知识边界。例如,在《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课程中,我系统掌握了项目成本核算、投资评估等技能;在参与学校“装配式建筑成本优化”课题时,我利用BIM建模与Excel数据分析工具完成成本模拟,最终成果被导师推荐至省级竞赛并获奖。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工程造价的核心不仅是“算量计价”,更是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而这与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投资评估逻辑高度契合。

二、求职准备与签约契机

大三下学期,我开始思考职业方向。尽管工程造价专业就业方向明确,但我希望突破传统工程领域,探索“工程+金融”的交叉赛道。通过调研,我了解到中国银行在基建融资、绿色信贷等领域的布局与我的专业背景高度匹配,例如中行参与支持的“一带一路”海外工程项目、城市更新专项贷款等业务,均需要既懂工程成本又熟悉金融工具的人才。这一发现让我坚定了投递中行的决心。

求职准备阶段,我做了三方面努力:

能力补足:针对银行笔试中的行测与金融知识,我每天刷题2小时,并系统学习《商业银行管理》《公司信贷》等书籍;

经历梳理:将实习中的成本分析案例转化为“风险评估”视角,例如用造价管控经验说明风险识别能力;

行业洞察:研究中行年报、基建金融政策,在面试中能结合“REITs融资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等话题展开讨论。

三、笔面试经历与心得

中行的招聘流程包括网申、笔试、两轮面试。笔试涵盖行测、英语、综合知识(经济金融+时事),其中行测的时间分配是关键,我通过大量练习将图形推理、资料分析的正确率提升至85%以上。一面为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是“如何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我主动承担了“风险控制方案设计”的角色,提出“引入工程履约保险作为增信措施”,将专业背景与金融场景结合,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二面采用半结构化形式,考官重点询问了我的实习经历与职业稳定性。我以造价跟踪中的“合同纠纷化解案例”为例,说明自己“解决问题”与“沟通协调”的能力,并表达了长期投身银行基建金融业务的意愿。

四、职业规划与对中行的期待

加入中国银行后,我的短期目标是快速融入团队,扎实掌握银行信贷业务全流程,尤其是工程项目的贷前评估与贷后管理;长期则希望成为基建金融领域的专家,助力中行在绿色建筑融资、PPP项目咨询等创新业务中抢占先机。我深信,工程造价专业赋予我的“成本思维”与“数据敏感度”,能够与金融风控、产品设计深度融合,在“工程+金融”的赛道上走出差异化竞争力。

五、为何选择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其“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使命深深吸引了我。在“双碳”目标下,中行率先推出“绿色基建贷”“碳中和债券”等产品,这与我对“可持续金融”的关注不谋而合。此外,中行完善的培训体系、“管理+专业”双通道晋升机制,也让我看到清晰的成长路径。未来,我愿以专业为舟、以热情为帆,在中行的平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职业篇章。

2169F

结语

从工程造价到金融行业,看似跨界的转身,实则是“以专业筑基,凭热爱拓界”的必然选择。期待与中行并肩前行的每一天,都能不负初心,步履不停!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