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6日下午4点,学工处学生发展教育与指导中心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教科院硕士生导师李伟博士来给全体辅导员做了“好课的尺度”的业务培训,学工处处长胡水兵及全体辅导员在一楼多功能厅参加了此次话题讨论。
李伟博士拿着自己读大学时的一张成绩单回忆当时的学习情景感慨道,好课就像是拔河的绳子,一半在你(教师)这里,一半在学生手里。“好”是价值判断,教师和学生是好课意义的来源,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大学课堂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小先生,发挥朋辈辅导的作用。接着他抛出话题:“能描述一下你体验过的好课吗?作为学生和老师时,它给我的感受是……”。有的老师谈到学生不同的眼神说明学生期待的好课要生动有吸引力;有的老师谈到自己读研究生时听过的记忆犹新的课是有最新丰富的资讯材料和图片资料的课;还有的老师说道喜欢将理论解释得不高不低,仿佛飘在我们身边的课。李老师针对大家的发言总结了好课的六条标准,一是有“人”,二是有“趣”,三是有“效”,四是有“品”,五是有“味”,六是有“缘”,最后李老师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对大学老师心目中的好课标准做了总结,在座老师的老师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李伟简介:李伟,教育学博士,讲师,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所通讯研究员,第二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博硕分别师从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和著名教育学学者涂艳国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当代学校变革,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研究。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著有《批判与重建:个体“生命自觉”与当代学校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班主任工作的系统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并译有《有效教师素质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和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各一项,并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儿童的学校生存状态与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在湖北省中小学开展“教师工作坊”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与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