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艺人隐身于幕布后,一边操纵皮影,一边跟随打击乐、弦乐用当地曲调讲述故事,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10月26日上午,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与审美》课堂中开展了《西游·皮影》的剧目表演艺术实践。本次活动由体育学院1211、1212、1213、1214班全体同学参与完成。公共艺术课部的许莉老师,在“时间艺术”章节的课程中为学生们介绍了皮影戏的由来、制作方法以及传承创新。指导学生利用纸板、马克笔、剪刀等工具,模拟皮影的制作过程,从绘制到上色、剪裁、粘贴组装等,每个环节都使得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

在活动中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负责制作与表演一个《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每位同学均参与到故事人物与场景的制作中。在表演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勇于上台展露表演天赋,用讲故事绘本的讲述方法,结合西游记背景音乐,生动演绎了一场场精彩的西游记经典片段,诸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秦风同学在故事中,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模仿了老爷爷、白骨精、孙悟空等角色的声音,惟妙惟肖。杨洋同学用方言展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西游记故事。

体育3班的马国荣同学说“制作与表演的体验感很强,在《艺术与审美》的课堂戏曲赏析中受到启发,发现皮影戏需要表现能力。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参与感与带入感都深有体会。”体育4班的敖加伟说:“在课堂中感受到了戏曲传统文化的魅力。”体育2班的刘源说:“课堂氛围很好,文化氛围浓烈,旁白同学也很风趣幽默。”

在《艺术与审美》的美育课程中,用体验互动式的皮影戏教学,既能够锻炼学生会说话、会学习、会动手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底蕴。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的展现,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