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雨鑫,女,外国语学院英语1211班学生,上岸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学期间,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四级、英语六级、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同时,也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两次“三好学生”学校三等奖学金等荣誉和奖项。
决定考研这件事,我从来没有犹豫过,一直有这个打算。虽然作为英专生,但是对马理论专业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爱。跨考绝非易事,意味着要和那些本专业学了四年的同学竞争仅有的录取名额,风险虽大,但也不是毫无成功的可能。英专生,对于考研英语来说,也是一个优势,英语学起来没有那么费劲,可以把学习英语的时间灵活地分给我的专业课,这样想来,或许是更合理更有效的备考方案。只有敢想敢为才能善作善成,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那就不能摇摆不定,毅然决然地开启了长途漫漫的考研之旅。
刚开始我就买好了所有专业课的资料,看着三本厚厚的专业课书本,读都读不通顺的词句,这要如何背下来?背的知识点总是背了又忘,那种感觉真的很不好,也让我变得越来越烦躁。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着急知识点也不可能一下子记住,我开始慢慢地放平心态,每天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没关系,要允许自己遗忘,记不住就一直记,一切都来得及。渐渐地,在每天日积月累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专属自己的备考方案。早上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所以我开始每天早起一小时,给自己争取多的背书时间。我面对的不是早起困难,而是持之以恒的早起。后来习惯了早起,也爱上了早起的生活。每天早上起来,买了早餐,边吃边走在去图书馆的小路上,伴随着悦耳的鸟叫声,看着含苞待放的花儿、露水浸湿的小草,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未来可期。并非每天都是这样的好景色,考研日常充满着紧张焦虑与不安,专业课公共课两手抓,感觉时间流逝地越来越快,备考越来越紧张。就这样顶着风吹日晒的天气,熬过了一日日酷暑与寒冬。我认为考研最重要的就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少看社交媒体上的进度攀比,关注自己的节奏。适当"钝感力",比如偶尔错题多不代表失败,而是查漏补缺的机会。有的时候也应正向激励自己,设置阶段性奖励,如一杯奶茶、一顿火锅,保持动力可持续。
我们经常在说,选择大于努力,那什么样的选择又一定是正确的选择呢?选择都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考研只是人生选项之一,它的成败不定义你的价值。但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应该为了自己的选择,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才会不留遗憾。只要结果令人满意,那就是正确的选择。所以在我看来,永远没有正确的选择,要让选择变正确才更重要。
考研格言:永远没有正确的选择,要让选择变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