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日至28日,计算机系杜琳和刘春燕两位老师参加了第六届计算思维与赋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贵州大学和贵州财经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交流了计算思维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的经验。

本次会议内容涵盖了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经验交流,以及基层教学组织与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等多个方面。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面,与会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基于《新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深化计算思维和实现计算赋能教育。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环节,专家们分享了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和教材创新的成果,讨论了构建跨界开放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生态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经验交流环节,与会者分享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如何推动教育生态智能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智能获取和个性化供给。此外,基层教学组织与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也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与会者交流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经验,探讨了如何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

7月27日大会报告中,多位知名学者和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和经验。同济大学的郑庆华教授,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做了主题为《新时代计算机专业内涵转型的思考》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战德臣教授作为国家教学名师,做了《从计算思维到人工智能思维》的报告,东莞理工学院的殷建平教授、南京大学的王俊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桂小林教授、北京大学的陈斌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的董荣胜教授也将分别就计算机专业建设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表演讲。

7月28日的会议分成了新时代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虚拟教研室、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以及计算机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等多个分论坛。分论坛的报告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他们就各自领域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他们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探讨了计算机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方向。

通过这次会议,两位老师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将对计算机系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起到提升作用,帮助计算机系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