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
软件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本科)

一、培养目标及特色

软件工程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聚焦地区软件产业发展需求,针对软件新形态、新技术、新模式,构建多学科交叉、多课程融合、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扎实软件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基础软件或复杂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中国民办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获评“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在全国民办大学中排名17。 作为顶尖应用型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通过项目实践、企业实习、产学研工作室培养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掌握软件工程的核心技术和方法,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课程

学生在校内主要学习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企业级框架应用开发、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软件项目管理、虚拟现实技术、游戏设计与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方向的课程,并和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

除了常规授课的多媒体教室外,本专业拥有软件开发实验室,网络创新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等实验室,硬件设备齐全,可以供学生模拟真实项目开发场景,掌握行业最新技术,锻炼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交流提供了平台,为本专业课程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拓展提供了充足条件。

三、教科研成果

软件工程专业在教学、科研与课程建设方面成就显著。2020年,专业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团队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课程思政达标课4门;主持或参与10余项校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主持或参与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签订横向科研课题24项;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30余篇;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通专融合”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校企合作课程;出版教材多部。

、就业方向及前景

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好、薪资高、就业面广,根据麦可思研究公布的专业调查榜单,软件工程专业是唯一一个连续10年进入高薪专业TOP10榜单的专业。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国家政策将会持续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这将带来大量的软件开发和技术支持的岗位。相对计算机类其它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更关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组织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掌握大型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随着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更能胜任越来越大的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成为千百程序员的管理者。除良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薪资外,较低的失业率,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也是软件工程专业成为最热门专业的主要原因。

软件工程专业历届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和好评,进入的公司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设银行、天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纬创软件有限公司、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等,也有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成功自主创业等。

1.优秀毕业生

2. 考研


、校企合作

软件工程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软通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依托学校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优先级ICT学院”,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开发等课程中融入华为认证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在华为生态企业就业。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开展了大量的专家讲座、技术论坛和技能培训活动,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专业技能,同时依托合作企业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成果

1.以赛促学

本专业引入了多种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学,通过竞赛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竞赛中,学生们需要与团队合作并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学生还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了解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最佳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此外,比赛还可以提供与行业领袖和其他成功的参赛者交流的机会,从而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机会。

软件专业的学生近年来在“蓝桥杯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信创大赛”、“达梦数据库精英挑战赛”、“大学生数学竞赛” 、“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参赛成绩。

(1)蓝桥杯大赛

(2)信创大赛

(3) 学生科技竞赛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情况(节选)

各类赛事获奖证书:


2. 产学研成果

为培养出真正适应软件开发的应用型人才,学院通过学科融合、产教融合、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和名师工作室,并且逐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及一套完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专业教师多数拥有业内知名企业工作经历,以专业教师为主导成立了三个产学研名师工作室,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带领学生完成工作室的科研项目,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开发能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专业学生。

(1)智慧教育工作室

智慧教育工作室在喻西厢博士的带领下,专注于教育综合解决方案的设计与研发,具体提供服务及研究内容有虚拟数字人项目开发、虚拟直播项目开发、PC/APP端的直播课堂、双师课堂、课件录制、课件编辑、实时互动课堂、教务管理、在线学习、营销获客、交易管理、运营管理、云计算平台开发、视音频平台开发、AI引擎开发、大数据分析。工作室骨干成员有着十多年的项目工作经历,拥有丰富的多媒体通信和大数据分析工作经验,通过教学研究相互结合,培育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2)华夏软联工作室

华夏软联工作室专注于以太网通信设备的管理系统设计与研发、面向企业或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定制开发,旨在推动各个行业的“智慧+”信息化转型。与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达成长期深度合作,其中包括深圳市飞鸿光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印达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比特奔流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科瑞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汉爱酷特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与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达成长期合作共识;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三年时间参加到工作室锻炼的学生约200人;开发的多款商用软件已被多家公司正式应用于各行各业。

(3)乡晨数据工作室

乡晨数据工作室专注于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开发、自动化测试、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科研项目,并通过产业项目回馈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与武汉大学、中国信科、武汉城规、华工科技、天喻软件、天喻教育、迈威通信等企业开展合作。在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就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多次获得产学研奖学金,顺利在合作企业实习就业。

(数据更新至2025年4月)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行政办电话:027-81695724  学工办电话:027-81695725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