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
人工智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本科)

本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突出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应用,达到基础知识与实践并重。设有智能系统与机器人、机器学习与数据科学两个专业方向,开设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及其应用等课程,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机器学习模型设计实现、智能机器人应用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多样化职业路径打下坚实基础。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相关原理和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机器学习模型设计实现、智能机器人应用处理等领域从事运维、管理、设计等工作。

二、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人工智能专业导论、电路基础、电子技术、Python程序设计I、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技术、离散数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I、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I、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嵌入式技术、机器人原理及控制技术、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其应用、机器视觉及其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数字语音处理等。

学生课堂

三、教科研成果

本专业在教学、科研与课程建设方面成就显著。2024年,专业负责人主持20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其他老师主持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助理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实质路径的实质研究”、“人工智能嵌入创造性劳动教育助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等省厅级项目。此外教师团队建设省级一流课程4门、校级一流课程5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课程知识图谱7门、校企合作课程5门、课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课程思政达标课5门;主持或参与10余项校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签订横向科研课题10项;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10余篇;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教材多部,其中《信号与系统》获批2024年湖北省新工科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

四、就业方向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凭借较扎实的技术功底、跨领域整合能力和前沿技术敏感度,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与新兴科技赛道均具备多元发展潜力。学生毕业后可在互联网、金融、医疗、制造、教育、政务等多领域,从事算法研发、产品设计、数据治理、系统运维及行业解决方案构建等工作。随着AI与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毕业生还可向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应用、AI 安全等前沿领域延伸。

五、校企合作

现共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和产学研基地,主要包括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软通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这些校内和校外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撑体系,为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应用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实习实训

六、人才培养成果

近几年,学生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湖北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创意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获全国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25项;获湖北省一等奖32项,二、三等奖50项。

师生参加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

师生参加学科竞赛合影

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证书节选

(数据更新至2025年4月)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行政办电话:027-81695724  学工办电话:027-81695725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