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信息工程学院率先尝试开启为期21天的“小学期”教学安排,首批参与对象为18级计算机大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和大数据方向)、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近600名大三学生。根据计划,“小学期”从7月初开始持续到7月底,全体学生按照选题方向分为12个教学班在软帝教育、厚溥教育、奇安信、和软通动力集团等四家企业开展实习实训。

为做好这一安排,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党总支书记、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系正副主任、两办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提前一个月开始部署此项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学工、综合保障等职能部门对此项工作高度认可,并为方案确定、学分置换、学生留校住宿、校车接送、教学环境保障等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学院组成多支调研队,走访了中软国际、讯方科技、文思海辉、软帝教育等知名信息技术企业,深入洽谈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学生开展真题真做和项目化的实习实训寻求资源支持。系主任亲自上阵,分批召开三次教学动员大会,并与辅导员一起深入寝室广泛动员,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利用暑假完成教学安排。为选优配强“小学期”教师队伍,学院从计算机大类师资中遴选出11名骨干教师,确保整个教学安排有专职教师全程跟进,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考虑到天气炎热,交通复杂,学院每天安排4台大巴车接送师生;学工办征用教师私家车,为留校学生集中住宿、宿舍搬迁提供行李转运支持。为确保安全保障,学院为全体实习学生购买了商业保险。通过周密的部署,小学期教学安排得到了大三学生的积极响应,参与率达到93.18%。
学院首次尝试“小学期”教学安排,主要目的是通过3周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优势和不足,弥补在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化训练中的短板,留出更多的时间查漏补缺,提升秋招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前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感受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了解相关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对即将开启的毕业季有更多的思考,在岗位选择上更加理性和积极;此外,小学期的教学安排也为部分学生考研冲刺和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留出更多的时间。
据悉,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国内权威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2000万人。社会大环境使得各大高校信息类相关专业报考人数剧增,高质量就业压力在所难免。正是基于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专业建设“一交叉三融合”的整体思路,信息工程学院首次尝试采用小学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准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