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数学建模竞赛研讨会于2023年6月2日至4日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襄阳富力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我院李自玲老师代表数理基础与应用课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胡新启副教授主持,他介绍了到会领导与嘉宾,接着,湖北文理学院领导致欢迎词,之后由湖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讲话。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分别由费浦生教授、毛紫阳副教授、易旭明教授、田德生教授、杨瑞琰教授等五人作大会报告。

第一个作报告的是武汉大学费浦生教授,费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数学系主任、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与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成员兼数学建模专家组组长,他报告的题目是“数学建模竞赛回顾”,从他的报告中,我们了解到数学建模竞赛的起源、在中国及在湖北省的发展历程。最开始数学建模竞赛是美国的一项重要赛事,有中国学者到了美国了解了相关情况,就推荐中国大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后来中国大学生参加美赛的总人数和成绩均远超美国,这一情形引起了我国教育部的重视,随之国内掀起了举办数学建模竞赛的热潮。1996年,湖北省第一次举办数学建模竞赛,后来引起了省教育厅的重视,如今82岁高龄的费教授当时担任湖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与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成员兼数学建模专家组组长,见证了湖北赛事的整个历程。听着费教授讲述当年筹建赛事的历历往事,我们听者也不禁动容,如今的赛事这么庞大隆重,离不开这些初创者的耕耘。

第二个作报告的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毛紫阳副教授,他分享的是“数学建模竞赛命题经验和心得”。 毛副教授年轻有为,他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命题组成员,近几年已经为该赛事贡献了五个题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他的题目都是源于对生活敏锐的观察,比如2007年的“乘公交、看奥运”题源于2008年中国将第一次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作为普通观众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去省时省力,作者由此引发了思考,最终为建模大赛贡献了这个题目。2009年“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源于作者去眼科配镜检查时的思考。2013年“碎纸片的拼接复原”源于作者对纸片碎的程度取决于文件内容的秘密程度的思考。2016年的“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则源于作者参加某次重要会议遭遇的一次堵车赶时间事件。2019年的“‘同心协力’策略研究”则源于作者参加同学聚会时举办的颠乒乓球比赛。我觉得毛副教授之所以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一方面来源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在于他具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结起来的能力,即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的能力。

第三个作报告的是武汉大学的羿旭明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的参赛情况与竞赛的组织”。羿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些年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的筹备、参赛和阅卷情况,他提到湖南赛区为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湖北赛区出的题目相对来说灵活性、思维开阔性稍弱,与产学研结合不那么紧密。从2004年开始,湖北、湖南两省建立了阅卷系统,开始联合阅卷,更能彰显赛事的公平、公正及影响力。在近些年的比赛中湖北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团队,比如华科、武大、华农、三峡大学等团队,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接着是湖北工业大学的田德生教授分享了“基于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竞赛的主体学生和辅助者老师的角度,激励老师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收获颇丰,该校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家一、二等奖,获省奖的数量也非常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激励:一是每位老师从上一年赛后开始,到第二年赛前做上一年的赛题,像发论文一样算科研分,教师准备充分,指导比赛也更有把握;二是学生效应强,听说有学生获国奖后,学生非常积极地参加;三是让学生自主组队,学生在群里讨论、说自己的优势,实行老带新。竞赛的主体学生和辅助者老师都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所以参加比赛更容易产生好的结果。

最后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杨瑞琰教授发言,他分享了“地质大学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点滴经验”,也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这些竞赛带头人可谓呕心沥血,积极为老师和学生们谋福利,筹措资金,给予学生和指导老师正向的反馈,使得赛事有了良性的发展。

每一项成绩的获取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定来自于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辅助者老师的持续的点滴付出。因为每个学校的政策不同,所以这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至于具体到每所学校,应该如何进行,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