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第六届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新时代·新格局·新成就”为主题,全国计算机学术界、教育界和产业界的100多位领导和专家,以及3000多位高校教师和产业代表积极参与,共谋新时代下计算机教育的新格局,共鉴科技与教育相辉映的新成就。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杜琳老师参加此次盛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计算机教育的最新成果与经验。

大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四大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厦门大学等高校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协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支持。开幕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武永卫主持,多位院士和业界领袖发表了重要讲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调研员侯永峰结合教育部高教司的工作,提出要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上更新完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指示体系,坚决做好“101计划”教材推广工作;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全体学生的智能素养;加快自主创新,打造国产软硬件新生态。希望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整合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力量,推进计算机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赵沁平院士在致辞中指出,高校要加强人工智能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关注AI安全和伦理问题,并希望与会者共同探讨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计算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在大会报告环节,杜琳老师认真学习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方滨兴、梅宏以及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这些报告涵盖了人工智能教育、互动式教学新模式、人工智能热潮的冷思考以及计算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考等多个方面,为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和思考。

大会为期两天,四大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共举办8个分论坛,旨在分享最新实践成果,交流先进经验,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分论坛内容丰富,主题涵盖一流专业建设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网络安全实战型人才培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AI大模型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模型与数字化教学、全栈贯通的系统能力培养与人才能力评价、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专项类虚拟教研室专题等。
大会携手“拔尖计划2.0”基地高校,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优三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企业,将分别开设以“101计划”“智能计算系统”“大模型技术与教育创新”“实时3D引擎开发”“云启AI之路,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5个大会论坛,聚合高校与企业资深专家学者,共谋校企合作发展蓝图。

杜琳老师参加了“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大模型与数字化教学分论坛”、“实时3D引擎开发”等多个分论坛,认真学习了来自不同高校和企业的专家报告,深入了解了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前沿理念和实践案例,这些分享对于我校计算机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通过参与这次计算机教育大会,杜琳老师收获颇丰,将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新理念带回学校,与同事们分享,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新趋势融入到我校计算机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