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由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树网)主办的“从工具到伙伴——教育智能体与教师协同创新研讨会”在武汉市光谷希尔顿欢朋酒店成功举行。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四位专家及智慧树网3位负责人分别作了分享报告,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理基础与应用课部王玉霞主任、李自玲副主任与来自湖北省的一百多名教师及教学管理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

本次研讨会聚焦教育智能体与教师的协同创新机制。会议开始,智慧树网副总裁张远见作了题为《数智力量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未来学习注重过程高质量、成果高质量,AI能实现无边界的教学,解决想象力问题、知识结构化问题,能融入教学全要素,产生创造新的课堂、成果性的课堂。

接着,华中科技大学网安学院陈凯副院长作了题为《AI在网络空间安全实战人才培养上的应用案例探讨》的报告,他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AI不仅能够模拟真实攻防场景,还能精准识别学生能力短板,提供个性化训练路径,减轻教师工作量,改进评价方式,显著提升实战教学效果。

随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化办公室李琪副主任分享了《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他重点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能力+资源+平台”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配置与教学过程的动态优化,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支持。他提到将日常教学的直播课录播作为重修课的教学资源,AI微课和微科研资源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便捷的教学工具。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温振华处长分享了《基于产教融合的职教五金建设路径》,他指出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他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推进职业教育“五金”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成效,通过构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开发紧贴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高度匹配。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形成育人合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周屈兰教授围绕“教学智能体在智慧课堂的功能探讨”议题,系统介绍了LPMOT架构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核心作用。 该架构构建了完整的数智教学体系,使教学智能体成为智慧课程运行的中枢神经。

最后,智慧树AI事业部产品总监王继骏分享了《智能体引领AI教学新浪潮,重构“师-生-机”三元课程新形态》,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智能体重构教育核心关系,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框架。他指出教师化身“科技向导”,学生成为“创新探险家”,智能系统担任“知识架构师”——教育智能体的角色进化正推动教学结构从二元互动迈向“师-生-机”三元协同新生态。他分享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鹏老师的《飞行动力学基础》智能体课程中课前分层学习、AI微课、AI实训实现因材施教的案例;安徽中医药大学AI实训;中山大学任欣然老师的的《大学英语》、崔新图老师的《大学物理》作业批阅,课后减负增效的案例;福州大学赵秋老师的《钢桥》师、生、机互动案例;山东农业大学张金诺老师的《植物科学与信息》学情追踪记录学生成长档案的案例。这些给老师们提供了新思路。

研讨会还特别设置了“AI重构教学场景智慧课程创新设计实操工作坊”,由智慧树服务工程师引导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工作坊聚焦三大智能体创建方向: 拟人型智能体:AI课程助教与AI辅导员;场景型智能体:学科特色智能体与内容创作助手;职能型智能体:伴学助手与答疑助手。参训教师在工程师指导下,现场体验了“一键生成”课程框架功能,将自备教学资源转化为AI课件。 通过AI备课系统,能高效生成课程框架,为教学设计留出了更多创新空间。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各高校教师提供了交流教育智能体应用经验的平台,更为未来教育智能体与教师的协同创新指明了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教育理念的创新突破,智能体与教师的协作模式将深度重塑教育形态,将推动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