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在线教学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一些开课早,学时短的课程迎来了结课考试。结课考试如何进行?是否要进行在线考试?如何进行在线考试?如何保障考试过程同质等效是老师们面临的一项难点工作。面对线上考试这一新型的教学环节,提高老师们对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数据与云计算概论》课程以“遵循线上考试考纪考风,考出真实学习效果”为基本主导路线,借助“中国大学生慕课”考试平台,首次进行了在线结课考试的探索,并将过程学习情况与线上小测试相结合,共同纳入课程考试范围,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
一、关注线上学习情况,做好过程考核记录
《大数据与云计算概论》课程采用多元化考察方式,避免课程分数由一次期末考试决定的“一锤子买卖”。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线上学习+课程测验+线上互动+结课考试”相结合的结课考核方式,有效的将过程考核融入最终考试结果。其中,平时作业10分,帮助学生加深每堂课程知识点的理解;线上学习10分,督促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腾讯会议对本节的重点内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课程测验15分,重点考察学生对每一章整体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线上授课方法;线上互动5分,重在鼓励大家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结课考试60分,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和基本应用能力。

图 1平时作业截图
图 2 线上学习截图

图 3 线上互动截图

图 4课程测验截图
二、课程考试早部署
面对疫情下的考试安排,《大数据与云计算概论》课程团队的老师们从整体考虑,提前筹划。首先要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其次要考虑课程的特点,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考试安排。《大数据与云计算概论》属信息类前沿学科,注重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前沿敏感度和对高新科技的理解能力。根据课程大纲要求,设计一套符合线上考试的试卷模板。主要对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考虑:
1)师生信息对接与安全保护、身份认证、考试数据的管理与安全、网络支持要求等是考试平台选择的重点参考指标;
2)对课程的在线考试方式,考试题型进行调研,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答题雷同,抄袭。
3)学生当前所用的设备条件也需要提前调研,制定学生因网络或技术问题不能成功进行考试的预案等。
4)在线学习中确保诚信与防止作弊需要从技术、考试的题目与规则设计、整个课程的评价策略等多方面考虑,多管齐下。由于远程学习很难创造封闭式的考试环境,无法做到完全闭卷,学生在远程答题的时候有很多渠道查阅资料或与他人交流;对此,则可考虑随机题目、限制答题时间、有意增加题目数量、要求全程打开摄像头等方式,尽可能地增加答题时的作弊难度。由于当时环境的限制,有一部分同学是没有电脑的,只能通过手机进行考试。本课程团队的老师经过商议决定通过考试设计本身来降低作弊风险,如调整课程的评价策略、减少期末闭卷考试在全部分数中的比重,增加过程性的、多元的评价手段、将“闭卷”要求调整为“半开卷”或“开卷”等。
三、注重线上考试规范性,开展考前方案探讨,学生考前预演
线上考试处于摸索阶段,为了促进考试的顺利进行,主要做了一下准备工作:
1、课程组教师团队线上讨论,提出考前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综合课程组老师提出的意见,给出最优的学生答题方式。尤其是主观题,要求学生纸上答题,一方面解决了电脑,手机不同操作所引发的不公正性,另一方面,经过前期测试,学生通过图片上传的试卷,能够保证下载保存试卷的完整性和题目的有序性。
2、考前预演,尽早发现问题,杜绝考试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
通过预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在线考试的考试流程,避免出现考试时手忙脚乱的情况。其次,老师也能在预演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在中国慕课平台的考试前,设置了一次考前模拟测验。采用和在线考试完全相同的配置和答题方式,结果发现,用手机答题的同学在慕课平台无法提交主观题的答题结果。查明这一情况后,课程组老师赶紧调用预留方案,将主观题统一安排在慕课堂上进行。将整场考试分为两场,客观题考试和主观题考试,并分别设置了考试提交限制时间。
3、选择QQ课程群+中国慕课平台+慕课堂相结合的考试方式。
QQ群主要用于在考试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中国慕课平台和慕课堂主要用于试卷的发放和学生答题,并且可以通过设置题目乱序等方式,让每一位同学的试卷题目顺序不同,杜绝抄袭。
附:《大数据与云计算概论》课程线上考试组织流程
1:考试情况
考试时间:2020年3月20日 15:00~17:10,共130分钟(其中,15:00--15:50为客观题答题时间,16:00--17:10为主观题答题时间,中间10分钟作为平台的互换时间)
考试班级:物联网1171,计算机1171-1176,软件1171-1174,软件1181-1186
考试人数:493人
主考老师:刘春燕、袁丽平
考试平台:慕课堂(身份确认,主观题答题)+中国大学慕课(客观题答题)+课程群QQ(协助考试中途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