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
党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团活动 > 正文

墨韵染乡野,文脉润童心 —— 传统文化课程绘就暑期成长画卷

发表时间:2025-07-16 19:33作者:邓雯摄影:阅读:

在丹江口乡村的暑期课堂里,支教大学生们用六门传统文化课程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水墨丹青课上,毛笔在宣纸游走,孩子们先跟着老师认识笔墨纸砚,从横平竖直的基础笔画学起,在 “提按顿挫” 中感受书法韵味,下课前已能工整写出 “人”“心” 等简单汉字;手工剪纸课上,红纸与剪刀相遇,老师先讲解非遗剪纸的历史渊源,再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叠、裁剪,最终化作一张张带着锯齿纹、云纹的童趣图案;出逃的国家宝藏课里,文物图片与历史故事交织,孩子们看着流落海外的文物照片红了眼眶,“要守护好文化” 的念头悄然生根。此外,汉字演变课的甲骨文临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光影叙事、遇见扎染课的蓝白晕染,从笔墨到色彩,从故事到技艺,全方位为乡土少年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

每门课程都以 “认知 + 实践” 的模式让文化可触可感。汉字演变课上,老师先追溯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轨迹,用动画演示 “日”“月” 等字的字形变化,再带领孩子们提笔临摹,古老文字在笔下有了温度;遇见扎染课上,从讲解扎染起源、展示板蓝根染料和棉麻布料,到分组动手捆扎、浸染方巾与帆布袋,蓝靛在布料上晕开的瞬间,成了最生动的文化启蒙。电影课上,哪吒的神话故事先于影片放映前铺垫,老师结合 “哪吒闹海” 的传统典故讲解人物精神,让孩子们带着对传统叙事的理解走进光影;水墨丹青课则从书法史讲到握笔姿势,“人” 字的书写练习里,藏着 “立身处世” 的朴素道理。知识讲解与动手操作的结合,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成为能亲手创造的美好。

这些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不仅是技艺认知,更是文化自信的种子。当扎染方巾晾晒在乡村屋檐下,蓝白相间的花纹成了夏日里亮眼的风景;当剪纸作品被小心夹进课本,红纸剪刻的图案成了课间分享的 “宝贝”;当孩子们追着老师问 “下次还能学毛笔字吗”,对文化的热爱已悄然萌发。有孩子在日记里写道:“原来老祖宗留下这么多厉害的本事,我要把它们记在心里。” 支教队员们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传统与乡土的结合点,让文化传承在课堂里延续、在实践中生长。这个夏天,丹江口乡村里的笔墨香、剪纸红、扎染蓝,正悄悄编织成一张文化传承的网,将传统之美送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行政办电话:027-81695724  学工办电话:027-81695725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