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是教育部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做出的重要指示意见,为师生在特殊时期的学习指引了方向。有这样一群专家学者,他们有着过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安享晚年的年纪,依旧辛勤工作、学习新的事物,以“大家长”的风范,为后辈发挥着榜样的力量。信息工程学院王敏院长,正是其中的一员。

一、学习,从来都不晚
早在2月23日,学校网上开学的第1周周末,王院长就化身“主播”,为学院522名毕业生就“疫”期同学们关心的就业问题进行一一讲解,学生们通过不断刷出的“小红花”表达对课堂的喜爱和感谢,院长鼓励的话语和如亲人般的关怀让处于隔离期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安心了许多。其实,主播的背后,也有不少不为人知的“勤奋”。作为50年代生人,王院长对智能手机的各种应用不是很熟练。为了不影响学院的教学工作进程,她申请QQ号,积极向年轻教师学习操作方法,加入各种微信、QQ办公群,参加视频、语音会议,登录各大在线教学平台听课。因为老花,她的视力不是很好。有一次,她盯着微信屏幕上的一个头像说 “原来这个头像是3头长颈鹿啊,我一直还以为是个皇冠。”她经常眯缝着眼问大家,界面上的哪里是退出哪里是话筒。在开直播前,她用一周的时间在微信群和QQ群模拟了很多次,说怕直播时按错了按钮。从根本没有QQ号到在QQ群开直播,王院长为前期摸索在线教学的老师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学习,从来都不晚。

二、指导,全天候无休
作为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家长”,王院长时刻关心着学院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她的日程表每天都是满满的。白天,她基本是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超星直播等各大平台听老师们授课,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教学效果。每次的听课意见都会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从不迟到。晚上,她会参加院内院外各种会议,教学、学工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异常忙碌,而王院长要了解所有部门的运行情况,适时给出建议和意见。在“新工科”的项目申报过程中,由于申报时间很短,从选题到内容,从框架到进度安排,团队老师们每一个细节都要充分讨论很久,申报书也是一改再改,大家笑称自己为“一群疯狂的人”,而王院长也从未缺席这个疯狂的过程,有时甚至会在深夜12点散会后继续逐字逐句的修改至凌晨2、3点钟。她以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身体力行的指导并影响着年轻教师们。
三、经验,值得被分享
王院长经常对大家说,她们那个时候的教学方法有些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00后们了,需要老师们不断摸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不光自己摸索,还要虚心倾听他人的优秀经验。好的经验,就值得大家去借鉴。在学院召开的教学经验分享会上,教师们纷纷探讨各种在线教学平台的优劣,分析线上教学的难度和强度,王院长也分享了她线上学习以及作为督导在其他学院听课的所见所闻。她介绍,线上教学缺少线下教学的直观感,教学过程没有面对面的眼神和表情交流,要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老师讲到哪里、在讲什么。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需要把鼠标当成教鞭一样进行引导,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语气的生硬,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在课前或课间跟学生聊聊国家、社会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观和生活观,也可以适时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优秀经验分享,让摸索中的老师们甘之如饴。
这样一个操心的“大家长”,在花甲的年纪时刻关注着她的“孩子们”,永远都是精神焕发的状态,用实际行动鼓励和激励着老师们提高在线教学质量,不辞辛劳的带领年轻教师们不断成长。相信在王院长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工程学院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