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峰教授,受邀在教师发展中心1401会议室为我校青年教师做题为“国家级、省级规划和社科课题申报的若干体会”的学术讲座。
李志峰教授是我省高等教育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者,他结合自身丰富的课题申报与评审经验,从选题策略、研究框架构建、申报书撰写技巧等多个维度展开分享。针对青年教师课题申报中追热点、“戴帽子” 等问题,他犀利指出,此类申报书仅表达了申请人感兴趣的 “Issue”,却未提出需回答的 “Question”,更未阐述解决的 “Problem”。他强调,选题和选题依据彰显着申请人的学术气质,只有厘清并写透这三个问题,才能搭建起申报书的基本逻辑架构。同时,预期成果名称作为申报书的关键,唯有具备思想深度,方能打动评审专家。

在申报书撰写指导环节,李志峰教授以自身申请书为例,抽丝剥茧般解析各环节要点。学术史梳理及研究进展部分,他要求教师以 “三个问题” 为脉络梳理文献,既要站在学术巨人肩上展现对领域的深刻认知,又要对研究进展直言评价;阐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时,需运用排它性、针对性文字凸显研究意义。
对于最核心的研究内容和框架,他创新性提出以 “理论阐释 — 影响因素 — 机制 — 矛盾 — 策略” 五个小标题串联,展现方法论与研究技术。李教授指出,学术气质强的课题负责人,可以通过研究选题、方法创新或理论突破,为共同体提供可参考的学术范式。

针对教师普遍薄弱的技术路线图设计,他建议巧用软件完成技术路线图的设计,将重点难点放在技术路线图的中间,营造稳重大气之感,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可行性分析环节,他提醒教师聚焦研究基础、团队实力、平台支撑等方面,逻辑清晰地以充分论据强化论证;谈及创新之处,他形象地将课题申报书的创新点比喻为学术灵感与智慧碰撞的思想火花,强调敏锐的学术嗅觉是申报书突围的关键。

两小时的学术讲座中,李志峰教授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与充沛的精力,从概念解读到论据阐述,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并深入浅出地逐一解答老师们在选题方向、课题申报方面的困惑,其专业的见解和独到的视角赢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

活动尾声,丁成忠副校长发表致辞,对李志峰教授在高等教育研究及课题申报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给予高度赞誉,强调此次讲座对提升我校教师科研能力、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希望在场教师能够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交流,汲取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