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班主任李自玲老师制定了“早自习伴学计划”,经常在早上7:35到1-201教室陪伴学生上早自习。在该教室,大数据1241/1242、人工智能1241/1242班共四个班学生一起上早自习,李老师每次都会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督促班长管理英语听写。在大一上学期,四个班同学上早自习前把手机交到手机袋,但第二学期,只有部分同学交手机到手机袋。刚开始,李老师每次走进教室,都会听到放手机到桌上的声音和哗啦啦翻开书的声音。李老师每次都会督促学生放下手机,读英(日)语背单词,为未来的英语四级(日语考级)早做准备。有少量学生早自习赶物理或高等数学作业,李老师耐心劝导学生在平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尽早完成作业,避免在早自习赶作业,影响早朝读。也有个别学生早自习时间玩手机游戏或睡觉,李老师会循循善诱,建议学生安排业余时间玩游戏、睡觉,保障上课时间能把精力花在学习上。

李老师觉得大一正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若长期坚持,则习惯成自然。大一第二学期她担任了大数据1241/1242的离散数学课,常常利用课前或课间与学生谈心,从学业规划到生活琐事,逐渐成为学生信赖的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也感染着学生。当“陪伴”成为习惯,教育的温暖便在这日复一日的晨光中悄然生根。

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业和成长,鼓励导师班主任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学生日常学习。导师班主任深入早自习教室陪伴学生,为学生的大学生活筑牢基础,助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茁壮成长。
